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88 费用另计。个别教师将来还有机会在教科所的‚课题‛上署名。杂志不发表非合 作校学生的作文,也不对外公开发行(因为没有对外发行刊号)。 这能不能叫‚课题‛且不说,我们单从学生的角度上看看孩子们收获的是什 么。 每个学生一年花 72 元买这本小学生作文选,每校至少得有 500 名孩子订阅, 那么一所学校一年就要给这本杂志贡献至少 3.6 万元。然后只有 2 一 3 名学生有 机会在这本并不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作品——这还不是最不合算的地方,最不 合算的是,这样的杂志孩子们不会有兴趣去读它,72 元钱购买来的基本上是一堆 废纸。 这位老师感叹说,如果每个孩子用这个钱购买两本小说,然后把所有的书汇 集到一起,各个班办个图书角,那是多么有价值啊。据那位老师了解,教科所这 个‚课题‛不仅和小学合作,还和中学合作,合作单位还真不少。 我奇怪地问她,现在不是不允许向学生指派课外辅导资料吗,学校怎么可以 组织学生订杂志呢? 这位老师说,学校确实不强迫,总是强调‚自愿‛。但老师们经不住学校负责 人的动员,学生们经不住老师的动员,家长经不住孩子的要求;再加上‚课题‛、 ‚教科所‛这些招牌,一所千人以上的学校想纠集起 500 个订户很容易。 我能理解这位有良知的教师的忧虑。用读作文选或作文杂志取代日常阅读, 是一种对阅读的误解,反映了人们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浅薄认识。并非操 作者都对此认识不清,社会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计算,急功近利可以让人变得既 冷漠又盲目。可怜的只是孩子们,他们不光浪费了钱,更浪费了一种学习机会。 这位老师感叹说,不光是成人,孩子们现在也变得功利了。很多孩子不喜欢课外 阅读,又想找到一个写作文的捷径,也以为看作文杂志就能提高作文水平,所以 对订这份‚国家级教科所‛办的杂志很有热情。事实上经她观察,这些杂志到了 孩子们手中,他们只是大略地翻一下,看看有没有本校的东西,至于内容,几乎 没有人认真地去读。 孩子没有选择能力,这可以理解,‚国家级教育科研所‛的行为我们也管不着, 但家长和教师有责任给孩子介绍一些好书。在阅读书目选择上,至少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一本好看的小说和一本作文选摆在面前,问一下自己爱看哪个,答案 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