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186 啊。‛可他的孩子不但没有进前 10 名,反而开始往后退。假如儿子考了第 22 名, 他就会拿着孩子的考试成绩,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爸爸为你的学习花了那么多 钱,你怎么也该考进前 20 名啊。‛几年下来,他现在对儿子说的话已变成‚你哪 怕考个及格也行啊!‛他为了儿子的学习,除了请家教,还经常在考试前给学校老 师送礼,回来对儿子说:‚你爸赚的钱,都给了老师了,你不好好学习能对得起谁?‛ 这位精明的生意人,以为他的商业法则可以处处灵验,花钱就可取得‚鬼推 磨‛的效果。实际上他和前面几位‚要 100 分‛的家长比起来,对学习的认识更 浅薄,在恶化孩子学习心理方面有过之无不及。他不断地把学习目标定位在‚考 试‛上,使孩子目光短浅;不断地关注‚名次‛,来扰乱孩子的学习动机;不断地 制造孩子的内疚感,使孩子在心态上变得虚浮;不断地用钱来轻薄知识,让孩子 学会庸俗思维。一个在学习上目光短浅,没有良好动机,心态虚浮,思维庸俗的 孩子,他的成绩怎么可能不一路下滑?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 100 分呢,包括我自己,也很在意孩子的成绩。正因 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任何单纯要分数的行为都 是浅薄的,都是破坏性的。我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 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 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 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中的好成绩,也只能从这里 出现。 儿童天生就懂得自尊自爱,‚争强好胜‛其实是一种天性。孩子入学后,即使 家长不说什么,他们都会产生对分数的追求,对名次的渴望。面对卷子,他们每 个人都会尽了全力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绝没有一个孩子明明会做,故意做错,故 意让自己拿不好的成绩。 家长要建立这样一种信心: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 了自己学会。他不对分数斤斤计较,才会最终获得好成绩。 这是个奇怪的定律——想要‚100 分‛,就别要求孩子考 100 分——听起来像 个悖论,但它真正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