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activate JavaScript!
Please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click here for download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V1

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94 他们的语文学习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章;他们 几乎都遇到一个或几个学养丰厚的语文教师,从最初的语文学习中获得了完善的 语言和思想的滋养;都肯定地认为早年的语文学习为他们一生的事业及做人莫定 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有人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为什么能成为院士, 有什么个人因素。他回答说:‚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中国语文起了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①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七八十年代接受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这些人,他们对自己所 经历的语文教育充满批判,认为教材选编质量不高,教学方法陈腐,思想启蒙贫 乏。而他们之所以后来‚成才‛,在于侥幸获得一些课外读物,正是这些课外读物 成全了他们。 ② 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上中小学的时间应该在七、八 十年代。他在《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一文中说,‚如果让我给我们这一代人所受 的语文教育打分,我不会打‘零分’,因为它不是‘零分’,而是负数。我之所以 这样说,一点都没有故作惊人的意思。我们在接受了小学、中学的语文教育后, 不得不花上很大的力量再来一次自我教育和自我启蒙‛。 ③ 他批评的是当时的语文教育。可时过境迁,这么多年了,我们的语文教育依 然故我。这种糟糕状态,到现在尚未有结束的迹象。 从教材的编排看。现在小学语文大致还是采用先学拼音、生字,再学词汇、 句子这样一个逻辑框架。 拼音真的需要放到语文学习的最前面吗?生字真的需要那样一个个独立地去 学吗? 这里有一个貌似合理的逻辑推理:会读文章就得先认字,想认字就得学拼音 ——事实上,这个表面合理的逻辑并不符合儿童的认知顺序,逆反了人类学习语 言文字的天性。颠倒了的语言学习的顺序,充满反认知的内质。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拼音更只是‚工具的工具‛——它就相当于二 胡演奏员偶尔使用到的那块松香,可以让弓毛更润滑,却用不着在每个孩子初学 ① 王丽编,《我们怎样学语文》,作家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第 1 版,1 页。 ② 王丽编,《我们怎样学语文》,作家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第 1 版,361-388 页。 ③ 王丽编,《我们怎样学语文》,作家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第 1 版,377 页。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