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70 四个月时间的寒假中,她仍然在繁忙的学习间隙中读了大约 40 万字的文学作品, 这对她来说不是增加了负担,而是一种放松和补充。 粗略地算一下圆圆的阅读量,到高中毕业,应该有 1500——2000 万字。这对 于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多,许多喜爱阅读的孩子的阅读量甚至能几倍于这个 量。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建立语感。圆圆的作文本上为什么从来不出现病句,因 为她已千万次地见识过流畅的句子,建立起了良好的语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语感好,词汇丰富,写出的句子自然没有毛病。 大量阅读赋予孩子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创作才华。圆圆的作文 经常闪现出令人惊叹的才气,我甚至会产生自叹弗如的感觉。她高一时偷偷写的 小说有一次被我无意中看到,文笔的流畅和老到很让我吃惊。因为我一直以来看 的都是她写在作文本上的东西,那毕竟只能叫习作,不能叫创作。我当时觉得, 她如果将来想吃文字这碗饭,也是有可能的。并非圆圆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别的 孩子达到她这个阅读量,也会有良好的文笔。 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以来总是做得很别扭。 教学从不敢跳出语文书的框框,教师和学生都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课文和 句子进行‚肢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老掉牙的教学方法尽管一再遭遇声讨, 到现在仍然是中小学教学方法的主流。每本薄薄的语文书都要无端地占用孩子们 整整一学期的时间,这实在是巨大的浪费。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阅读,把本该 最有趣的一门课做成最枯燥无味的课,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孩子们说,他讨厌上语 文课,更讨厌写作文。 我们的先辈,汉唐宋明清那些文人墨客,他们灿若星河的名字和作品形成了 人类史上怎样的文化辉煌,可他们哪个人是通过花了多年的时间去分析别人文章 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学语法、改病句后学会写作的?传统被抛弃后,我们到底 供奉起怎样的一个东西,并要它来统治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语文学习?! 几十年的事实其实已经证明,漠视课外阅读,想引导语感尚未成熟的中小学 生通过学习语法写出结构正确的句子,通过分析别人的词采写出漂亮的句子,这 是在绕远路,在隔靴搔痒。可以肯定的是,在缺少课外阅读的前提下,语文书教 不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作文课也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