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52 出一个‚小店‛,并摆上各种‚货物‛,货物有真的,有替代品(比如她最喜欢吃的 雪糕就得找替代品),只要她明白就行,然后我们轮流光顾她的小店。 我们认真地浏览她的商品,选定要买什么,问她多少钱,有时还要讨价还价 一下。付款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找一些零钱回来的,比如买一根筷子六角钱, 我们一般会给她一元钱,这样她就得找四角钱出来。 开始时都是她自已定价,小孩定价,无论大小都是一个比较整、比较简单的 数字,比如 1 元、200 元等。她一般不用‚1.40 元‛或‚203 元‛这样的定价来 为难自己。 玩过几次后,我们就暗暗地把她往稍复杂些的计算上引。 比如雪糕原来卖 1 元一支,我们就建议说,这几天雪糕涨价了,每支一块二 了,你这里要不要涨价啊,涨价可以每支多赚两毛呢。然后我们给她两元钱或五 元钱,这样她的计算就比较复杂了。 圆圆开始时不喜欢这种有零头的定价,这给她的计算带来麻烦了。我就在带 她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时,让她注意一下小卖部商品定价基本上都有零头,于是 她的‚价格‛都变得有零头了。 开小卖部的计算难度上升时,过渡应自然,这样会保持孩子的兴趣。我们开 始时一般都是玩 100 元以内的加减法,稍后就给她一些建议,认为某个东西应该 很贵,可以把价格定到三五百元。我印象中圆圆在四岁左右时,可心算 500 以内 的加减法,这基本上是通过‚做生意‛学来的。 开小卖部游戏大约一直玩到圆圆上学二、三年级。她学习乘法和除法时,我 就暗暗在游戏中加进了相关知识,比如一根铅笔 9 分钱,我要求一下买 8 根:一 或者一包饼干 4 元钱,里面有 10 块,而我只想买 3 块。这样,她就得动用她的乘 除法知识来计算了。 ‚开小卖部‛的过程就是孩子不停地做‚应用题‛的过程,这对孩子有很好 的数学启蒙效果。数学教育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一些干巴 巴的枯燥的计算来为难孩子。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体会到计算不是 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周围生活中的有用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 圆圆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当别的同学在抽象的数字里苦苦挣扎时,她却对 每个题一眼看透,觉得那些题都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