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261 我在北京某小学看到,每天放学前的活动时间被称为‚管理班‛时间,这个 时间原本是让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可实际上它变成了自习课。每班都有一个老师 管着孩子们,一旦哪个孩子说话,就要被老师大声训斥。有的班纪律不好,老师 就要不停地声嘶力竭喊叫或敲击讲桌以维持‚秩序‛——学校里这种从早到晚求 安静的现象其实非常普遍,从我上小学时就这样,现在似乎更变本加厉。 圆圆上小学二年开始有了下午自习课,老师不总是跟在教室里,大部分时间 由班干部维护秩序。圆圆当时是班长,老师要求她管好自习课的纪律。孩子们已 被管了一天了,这个时间好不容易没有老师管束,哪里肯听小班长的话,自习课 总是乱哄哄的。圆圆管了这个,那个人又开始说话,尤其她自己埋下头刚写了一 点作业,教室里一下就乱了套,她又得重新站起来维持纪律。教室里的声音往往 大得淹没她的声音,圆圆就得大声喊叫,才能重新让教室里安静一小会儿。 这种做法根本不符合圆圆的天性,而老师又总是要求她对自习课的‚纪律‛ 负起责来,这让她左右为难。过了一段时间,她居然写了个‚辞职报告‛,要求辞 去班长的职务,想当文艺委员。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文艺委员不需要在自习课上 管人。事情把孩子逼得连‚官‛都不想当了! 小学是儿童的活动场所,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嘈杂到底怎么了,它真 能妨碍到谁的学习吗?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形成了‚安静癖‛,甚至这种癖好已到了 伤害儿童的地步。 我听一个朋友说,她儿子所在小学创建‚文明校‛,创建活动中有个项目是搞 ‚无噪音走廊‛。就是下课不许孩子们在走廊里大声喧哗。学校天天派小干部们在 走廊里巡视,抓喧哗者。小干部们把握不好标准,经常是哪个孩子一不留心说话 声音稍大就被记下来,就要扣班里的分。结果各班主任们为避免扣分,下课把学 生关在教室,不让学生到走廊中,谁想上厕所先在教室里排队,一个上完回来另 一个再上。听说这个学校的走廊确实很安静,经验还被推广到别的小学…… 在‚无噪音走廊‛里成长的孩子,他所感受到的,实质是学校教育的野蛮。 这样一种创建‚文明校‛活动,能让孩子们心底生长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教育应该为培养孩子的习惯而工作,不应该追求表面的整齐和迎合某些消极 癖好。在学习环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闹,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 自然才是最好。学习环境如果符合儿童的天性,孩子能自然形成学习上的抗干扰 能力,他们在这方面有惊人的生长力。‚学习不怕吵‛和‚睡觉不怕吵‛事实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