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255 第四,让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父母 不要把辛苦用在给孩子喂饭上,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下的‚烂摊子‛上就可以 了。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发育。有 的三、四岁的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家长不喂他就不吃,喂就吃几口。这种情况要 立即改变,告诉孩子以后自己吃饭。如果他不肯,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坏毛 病几天就改了。 第五,不要和孩子在吃饭的问题上谈条件。比如有的家长总喜欢说你要是好 好吃饭,我就给你买玩具或带你出去玩,这一类的话都会对孩子吃饭造成消极影 响,而且教会他用无理要求来要挟父母。 2008 年 4 月,我看到湖南某地方电视台一档育儿节目,谈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的问题。 电视中小男孩大约有五、六岁,家长特别希望孩子长得高高的,可孩子就是 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此都很发愁。 电视台请某大学一位教授支招,教授给出了一个‚玻璃球治疗法‛。就是准备 一个罐子和二十颗玻璃球,罐里先放十颗玻璃球,孩子哪天吃得好就加一颗,不 好就减一颗。当时孩子急于去买一张《奥特曼》光盘,但必须瓶里攒够二十颗才 可以去买。 电视台把这当作好方法呈现给观众——可这是个典型的‚馊主意‛,是一种畸 形的诱惑——它让孩子把吃饭当成一种功利行为,教孩子拿吃饭来和家长讨价还 价。节目没交代操作后效果如何,但我可以断定,它最多只有一个短期‚效果‛, 即延续到《奥特曼》买回家。接下来家长当然可以再利用孩子的新需求,向孩子 提出吃饭要求。但孩子没有那么大毅力,他不会坚持的,他会很快厌倦和家长玩 这种‚游戏‛。 这个方法不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厌食间题,反而让孩子在以后玻璃球 总是难以攒够的挫败中,更加痛恨吃饭这个事。 有的家长并不逼迫孩子,但经常有不良语言暗示,也会导致孩子厌食或偏食。 我的一个朋友,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总是一脸焦虑地当着孩子的面向别 人抱怨说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多次提醒她不要这样说,即使想说,也要背着孩子, 别让孩子听到了。但她一直不在意,或者是形成了习惯;总不自觉地当着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