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331 诉‛。 家长和教师都是爱孩子的,但仅有爱还不够。爱的质量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 细节处理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只有懂孩子,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才能有质量 地爱孩子。 八、‚多动症‛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 如果说儿童确实表现出一些行为或品格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 用教育学来解释。 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或教师把孩子正常的活泼好动看成是问题,无风三尺浪, 没事找事。大多数原因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反 抗压力中,发生和发展了许多畸形行为。这些畸形行为当然让人不舒服,追究它 的成因,必须要回归到家庭成长环境中。 ‚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只说明我们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现 代社会对标准化的追求,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产生着趋同心理。家长总是希望 孩子向着‚楷模‛发展,而不是向孩子自己愿意的那个样子发展。成人为孩子设 立了太多的标准,认为在标准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将来才能成功。比如‚爱学习‛、 ‚有礼貌‛、‚守纪律‛、‚多才多艺‛等。儿童在这些方面‚听话‛,按家长要求去 做,就是好的,如果他们不听话,在哪一方面达不到成人的要求,就要遭到训斥, 严重的会遭到打骂。还有的家长自身境遇不理想,或有人格缺陷,常常会把自己 的不如意迁怒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理想‛交给孩子完成。 这些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反映的是成人自身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它势必会引 发成人和儿童间或明或暗、连续不断的冲突。‚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往往有偏执人 格,他们一方面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儿童自然特性进行长期而不良的干扰,凭借 强权以‚爱‛的名义不停地打乱儿童固有的成长节奏,使他们陷人愁苦和恐惧中; 另一方面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成人意愿一受到挑战,就要做出应激反应,经常态 度严厉地对待孩子。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成人渲泄情绪,但不利于儿童生长, 给儿童带来的是持续不断的心理伤害。 分析诊断量表中所有‚症状‛,反映的都是儿童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调整。他 们用各不相同的‚症状‛倾诉他们不断地遭受心理创伤后的自卑、不安、厌恶、 失望、淡漠、憎恨、怀疑等种种情绪体验。连续不断的心理创伤,会让孩子精神 上产生很大的压力,行为发生变态,要么成为桀骜不驯的小混混;要么成为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