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182 经心地犯错误。上面两位家长虽然说话的口气和用意不一样,但话语中传达的价 值观一样——100 分才是好样的,才是令人满意的。家长就这样把学习变得功利, 不知不觉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让孩子偏离学习的正途。尤其前一位家长,她不但 让孩子对学习怀有虚荣心,还教唆孩子去嫉妒。 当孩子第一次背上书包去上学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可是用不了多长时间, 许多孩子就开始陷入痛苦。作业像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分数像河一样挡在他们 面前。尤其当他看到别的同学考了好成绩,而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或者即使成绩 还不错,仍然没达到家长期望的高度时,就会感到沮丧和不自信。 与此同时,很多第一次把孩子送进小学的家长,在这关键的时刻,并不是通 过向书本学习或向他人学习,知道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在 学习上形成自信和好习惯;而是怀着掷骰子的心理,被动地等待着结果,看自己 的孩子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也有家长自以为是地瞎指导孩子,要 求孩子考 100 分,以为那就叫教育孩子。这些家长共有的表现就是单纯地向孩子 要成绩。 我见过一位小学教师,她的儿子很聪明,她觉得自己所在的小学不好,特意 把儿子送到市里最好的一所寄宿制小学。那所小学以考试成绩好而著称。孩子们 从上一年级,每周都有考试。这位妈妈每周末接儿子,总是首先谈考试,问语文 考了多少,数学考了多少,班里有多少同学考了 100 分。她儿子尽管学习也不错, 但考试卷上总会或多或少错一点,没有一次能拿到 100 分。她也懂得孩子需要鼓 励,就总是安慰说‚没事,九十多分也很好,争取下次考 100 分‛。期中考试前的 一次小考中,儿子终于数学拿到一个 100 分,高兴极了。她接了孩子回家,马上 就让孩子给姥姥和奶奶打电话,汇报考了 100 分。姥姥家和奶奶家的人都一个劲 地夸孩子,这个成绩给所有的人都带来极大的愉快和幸福,纷纷许诺说期中考试 再拿了 100 分就给这样那样的奖励。到期中考试,她一再叮嘱儿子考试要认真, 好好检查卷子,不要出错,争取考 100 分。考试后去接孩子,这个不到 7 岁的小 男子汉一见妈妈就哭了,告诉她自己没考出一个 100 分。妈妈尽管很失望,却没 批评孩子,只是又一次鼓励他争取下次考 100 分。 这位妈妈觉得自己是那种总能够给孩子鼓励的家长,认为儿子没拿到 10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