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96 书里比比皆是。 ①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评价说,我们语文教材的编选基本停 留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水平。 ② 这实在是一针见血。 从教学上来看。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沿用生字、解释词语、分析意义、 体味思想,以及大量的现代文背诵等这样一种八股教条。 哪些字是生字,哪些词是生词,都是教材规定好的,学生们必须一遍又一遍 地去读去写去背这些‚生字‛和‚解词‛,即使这些字和词早已是大多数孩子熟知 的。 和语文教材同步下发给老师们的‚语文教学参考书‛早已规定了如何解读每 一课。当代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博士批判现在的语文课成为思想专制的 场所,‚学《孔乙己》只能理解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学《荷塘月色》只能理 解这是朱自清对大屠杀的无声抗议?一学生的心灵被牢牢地套上精神枷锁,哪有 半点创造的精神空间可言?‛ ③ 我知道一些孩子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会想办法弄本教材参考书 来,这样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就能‚正确‛地回答出许多问题。 语文课本上经常有很多现代文背诵要求。由于现代文是口语化的东西,它在 文字上是开放的,不像古典文学那样词句严谨。而要孩子背诵的,多半是一些很 平常的段落,根本达不到‚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的境地,但考查时却要求 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把一个开放的东西背出严谨来,孩子们唯恐出错, 比如不能把‚狠狠打了他一下‛背成‚狠狠地打了他一下‛——仅仅是多了一个 可有可无的‚地‛字,那也不行。每一个标点都要死死记住?一背诵的目的只是 为了‚正确‛,而不是为了体悟,不是为了把经典刻进记忆和思想中,只是为了考 卷上不丢分。手段和目的在这里被完全搞乱了。 从教师的语文素养上看,多年来僵化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师这个群 体的专业素养大大退化,‚语文教师‛这个角色所暗示的学科素养是如此苍白。我 ① 王丽编,《我们怎样学语文》,作家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第 1 版,362 页。 ②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 版,77 页。 ③ 李镇西,《民主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年 3 月第 1 版,2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