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activate JavaScript!
Please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click here for download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V1

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16 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们的东西 ① ——当‚同情心‛或‚同理心‛这些东西成为一个人天性的一部分时,他就没有 了自以为是,没有了居高临下,没有了敌视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 达。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揉痛‛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 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 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 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如果平时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长能很友好地采用‚给小板凳揉痛‛的做法 处理;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你心爱的花瓶,你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 霆;平时总对孩子讲我们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 责怪孩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那么 你的教育行为就不统一了,你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不体谅、不豁达、爱物胜过爱孩 子,价值观不统一的家长。这一瞬间你的情绪表现得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 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你搞乱了,‚风格‛也不会完整统一。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 的行为。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在嘴里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 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她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 她也只是很假地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 打爸爸,以此为乐。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和小朋友合不来,常打人,弄得老师 和家长们都有意见。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 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别人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 而结束。所以他总是很孤独。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 他的未来充满担忧。 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 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事情和 ①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出版社,2001 年 5 月第 2 版,133 页。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