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activate JavaScript!
Please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click here for download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V1

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150 我们一定要理解什么叫好习惯。 按时按点地坐在书桌前,并不等于有了按时按点学习的习惯。‚习惯的重要性 并不止于习惯的执行和动作方面,习惯还指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以及增加 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 ① ‚陪‛所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不陪‛才 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陪‛与其说在帮助孩子,不如说是在给 他制造麻烦。 很多媒体、教师或‚教育专家‛都在建议家长应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这种 说法不知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 觉的人。 我见过许多看起来确实需要有人陪着学习的孩子,没人陪就一点都坐不住, 甚至是孩子自己提出要求,希望家长陪着写作业——但这个事情不能孤立去看。 需要家长陪着写作业,这绝不是孩子的天性需求,也不是一个正常要求,这只说 明他已养成一个坏习惯。他学习成长中遇到的一系列的摩擦和挫折,已造成了他 不会管理自己,造成他内心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他对自我管理极为不自信,只好 求助于外部力量约束自己。事实上,他的内心是反抗这种‚陪‛的,所以即使有 家长在身边,他也不可能真正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陪孩子一段时间,但一定要想办法从中抽身。不抽身, 孩子的独立性将总也不能生成,那么他会越来越苦恼,越来越不自觉,‚陪‛的效 果也将越来越小。同时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过去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哪里出了 错误,这种反思也将决定你如何抽身,决定你的帮助是否能对孩子有正面作用。 抽身的原则: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第二要在整个过程中尽量制造 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哪怕他开始做得不好,也绝不要制造他的内疚感和失败 感。你在抽身之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站立,否则他只能再一次摔倒,且摔得更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 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一个人 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一 个年纪幼小的人,不论他把‚懒惰是不好的‛这句话记得多么牢,理解得多么清 楚,但是如果这种情感没有迫使他在实际行动中管住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 ①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出版社,2001 年 5 月第 2 版,113 页。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