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ntroduction 3 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前言 Introduction 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读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 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 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 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 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可有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现代人都很自信。 我认识一位博士,他个人无论在做学问、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非常好。 中年得子,珍爱如宝。他知道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孩子的品格培养。 他的孩子刚刚 2 岁,经常自顾自地玩耍,大人和他说话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 貌要从小培养,看到孩子这样,很着急,就会走过去拿开孩子手里的东西,严肃地 告诉他,大人和你说话必须要回答。孩子对他的话不在意,当下哭闹一番,事后总 是“故伎重演”;他就一次次地把儿子从玩耍中拉出来,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他坚 定地说,我必须要把孩子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博士不知道,2 岁的孩子还没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对这么小的孩子谈礼 貌,宛如对牛弹琴,他不仅听不懂,还会被吓着。最重要的是,他这时正处于开始 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就可以让他沉迷。 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这看似无聊的玩耍, 正是孩子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无端地经常性地打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