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297 我的亲戚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她可能在思考什么。过了片刻,她说,我第一 次听到这样的分析,我需要慢慢消化一下。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她迟疑了一下, 然后说:不光是听别人说,我自己也亲眼见过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他们人学 后就是比没上过的强啊…… 她确实说出了一种现象,这正是我准备要对她说的。 我说,我理解你这里所说的‚强‛应该是在认字、计算和考试这些方面,但 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教学模式及价值取向方 面。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家长,大家都在手段与目的的问题上被搞晕了、迷失了, 表面化地理解一些教育问题,在儿童教育上形成一些畸形而浅薄的价值判断。而 学前班教学恰是迎合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拔苗助长地让孩子们在写作业、 考试或守纪律方面早早地表现得‚训练有素‛。可这是‚强‛吗? 且不说这‚训练有素‛里包含有多少反教育学行为,留下多少后患,单是孩 子们表现出的‚学业优势‛也是短暂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人生培养战略,如 长跑战略,开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就能领先。不信的话可以到小学三、四年级 调查一下,孩子们学业上的差异和上没上过学前班并没有因果关系。 我的话可能确实让亲戚心有所动了,她说,哦,好像是这么回事,那这是为 什么呢? 我说,教育上早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 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熟知的东西,就会引起对 知识的冷淡和轻蔑态度。经过‚学前班‛的儿童,他的课程知识稍高于一般儿童; 那么学习中的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克服困难的兴致他就都没有,他很容易在学 习上变得轻浮,不会用功。家长们以为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孩子的基础就更 扎实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再者,由于学前班师资水平较差,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方式不恰当, 特别容易在学习情感上对孩子形成消极影响,导致孩子厌学,让他们早早对上学 这个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兴趣就是天才‛,学习上什么样的‚聪明‛ 或‚提前起跑‛能敌得过‚兴趣‛两个字呢?所以,‚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基础‛,孩子们将来表现在学习上的潜能和才 智也来源于这两方面。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 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