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activate JavaScript!
Please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click here for download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V1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211 好,说也要回家弄张纸贴墙上,激励她十岁的女儿。后来有一天我到她家,看到 她果然做了,但在操作上却有一些问题。 这张纸被分成左右两栏,一边写优点,一边写缺点。家长是用心良苦的,既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又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缺点。但这样做显然不合适。 因为设立‚记功簿‛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 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同理,把孩子缺点也 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贴到墙上,不断地提示,也可以使这些行为稳定下来——本来 想抛弃的坏东西,在这种刺激下很容易让孩子给自己定性,以为那些坏习惯是自 己必然的行为。最后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 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教育全在细节中,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啊。 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 配。成人以为把孩子的缺点写出来,张贴在眼前,孩子就会经常自我提醒,理性 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太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了。而且,凡是来她家的人 都会看到这张纸,这么多缺点挂在墙上,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我提醒这位朋友,何必把孩子不想示人的一面钉到墙上。纸上只写优点 不写缺点,只记‚功‛不记‚过‛,效果会更好。 她担心地问我,孩子有很多坏毛病想让她改,那怎么办,难道这样写下来给 她提个醒不好吗?我说,当然可以提醒,但要换种说法,要把孩子所有的‚过‛ 变成‚功‛来说,即首先从家长的意识中就要‚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比如孩子不好好练琴,总要家长提醒才去练,你不可以记下‚练琴不自觉‛, 而要看到孩子至少天天去练了,就记下‚能坚持每天练琴‛;接下来她还是偷懒, 不想练够一个小时,你不可以记下‚没弹够一小时‛,而要记下‚虽然只练了四十 分钟,但弹得很有进步‛;她发现弹四十分钟你也接受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每天 只弹四十分钟。你于是先回避时间问题,记下‚练琴很认真,水平在慢慢提高‛ ——就是说,从孩子的不是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总给孩子良性暗示和 正面刺激。这样下来,孩子慢慢地就会获得成就感,把为时间而练琴,改成为技 能而练。当她不再和家长对抗,心里真正想要练好一首曲子时,她是不在乎多弹 一会儿少弹一会儿的;而且认真练半个小时的成绩会好于磨洋工一个小时。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