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activate JavaScript!
Please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click here for download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V1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95 二胡时就先去花费好长时间学习关于松香的知识——可这个‚工具的工具‛现在 却变成了工具本身和目的本身,以至于居然有人提出中国文字以后要用‚拼音‛ 完全代替‚汉字‛。这样荒谬的想法不但被公然提出,竟然还引起讨论,真是不可 思议! 同时我们还忘记儿童学习需要的是形象、有趣、整体感知等特点,一上学就 把他们拉到枯燥而抽象的字母和生字上来,孩子们为此付出了痛苦的努力,却收 获不到学习的快乐,他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只学到了很少东西。 有一次看到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的王东华先生说了这么句话,觉得 说得很好。他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用教西方拼音文字的方 法教中国的象形文字。在过去,一年的私塾教两千多字,现在把我们国家两千年 优秀的识字教育抛弃了,孩子们到三年级都看不懂东西。 从语文教材的文本选择上看,平庸之作非常多,不少作品从思想性、趣味性 到文字的精致性,都算不得上品,却进入了教材。 陶行知在七十多年前就批评说:‚中国的教科书,不但没有把最好的文字收进 去,并且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课教几个字,传授一点零碎的知识。我们读《水 浒》、《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一类的小说时,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 至从早晨读到晚上,从夜晚读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气看完才觉得痛快。以零碎文 字做中心的教科书没有这种份量。‛他把这种教科书比喻为‚没有维它命的菜蔬‛ 和‚上等白米‛,‚吃了叫人害脚气病,寸步难行‛。 ① 陶先生还说:‚有人说,中国文人是蛀书虫。可是教科书连培养蛀书虫的力量 也没有。蛀书虫为什么蛀书,因为书中有好吃的东西,使它吃了又要吃。吃教科 书如同吃蜡,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 ② 陶先生在几十年前抨击的现象并未 改善,且愈来愈烈。 当代著名作家孙郁曾做过一段时间中学教师,他从自己在七十年代接受的语 文教育和后来当教师的经历中,对语文教育深感失望。可到他的女儿长大上学了, 他有一回翻女儿的课本,大吃一惊,他曾经教过的令他失望的篇章在女儿的教科 ①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年 5 月第 1 版,282 页。 ②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年 5 月第 1 版,282 页。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