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41 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 如果时光能倒转,我会愿意去帮忙,我要赶快去对她父母说,在对孩子的教 育中,一切都应尽可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越是实事求是,你女儿的人生就 越是顺利,她的生活才可能更幸福,才会让你们更骄傲。 卢梭说‚最高尚的道德是消极的,同时也是最难于实践的,因为这种道德不 是为了做给人家看的。‛ ① 把这句话从对待他人那里推广到对待自己上,就可以这 样理解:‚人在针对自我做一件事时,也必须要实事求是,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为了 做给人家看‛,这就是人对自己的真实,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不过它可能同样是 ‚难于实践的‛。 家长往往不容易对自己的虚浮产生警觉,这也是虚荣和浮躁经常发生的原因 ——小到胡乱奖赏和惩罚孩子,虚话大话连连,言语间贬损对手;大到在孩子选 专业、选工作甚至选对象等方面乱指挥——日日月月,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中搞 乱孩子的价值观,使他们的双脚不能踩在地上。 不踏实是生命中的硬伤,扭曲人的思维方式,使人既无法客观地面对他人, 也无法真实地面对自己。 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即使他很精明,也往往目光短浅;即使他很努力, 也总是后继无力;即使他很自大,也暗中没有底气;即使他想要去爱,也不会好 好把握。他既缺少平和与宁静,做不成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也缺少个性和创造 力,很难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精神,除了家长以身作则,注意从言行上影响,我认为 阅读也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人物传记,对儿童的影响很大。 那些杰出人物,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政治家、企业家,他们对事业 的热爱、坚定的意志、开创性的勇气、有高度的认识,无不透露着实事求是的思 维方式,无不充满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的成果,莫不是植根于实事求是这一 坚实的土壤。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就是在和一些优秀的人、优秀的思想交流, 就是在形成自己真善美的情怀。 ① (法)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5 月第 2 版,1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