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190 只能带来庸俗动机,它使孩子不能够专注于学习本身,把奖品当作目的,却把学 习当作一个手段,真正的目标丢失了。 其次,它败坏了孩子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学习最需要的是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和踏实的学习态度,这是保持好成绩的根 本动力和根本方法。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 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它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却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 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这让孩子的心总是悬浮在半空,患得患失,虚荣浮躁, 学习上很难有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的状态。 第三,它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 任何考试都有变数,谁也不能保证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如果一个 孩子很早就想得到一双旱冰鞋,家长说如果考试能进班内前十名就给他买。结果 孩子考了第十二名,家长就说等到下次考试进了前十名再买。家长认为这样可以 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孩子由于和家长有言在先,也会答应下次争取进前十名,但 他心里会不由自主地对下次考试忧心忡忡。他下次进入了前十名,会有暂时的愉 快,但用不了多久,家长一定会在新一轮考试中有新的条件提出来。每一次考试 都是个坎,需要他去跨越,一旦做得不理想,他就会有挫败感。不知不觉,他变 得反感学习、憎恨考试了。 在孩子的学习上使用激励手段,一定要考虑方式和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不 要让这两者形成冲突。同样是买旱冰鞋,如果换个做法,则效果会好得多。 家长如果在孩子考试前就知道他想得到一双旱冰鞋,并且准备给他买的话, 最好在考试前什么也不说,也不对孩子提任何名次要求。当孩子拿回第十二名这 个成绩时,赞赏地对孩子说:不错,都快进入前十名了。然后转移话题,问他是 不是想买旱冰鞋,正好放假有时间去玩了。 这样就把考了第十二名这个‚劣势‛说成一个优势(‚快进前十名了‛),后面 又紧跟了去买旱冰鞋这件让孩子期待的事——考试成绩和买旱冰鞋这两件事就没 有一点冲突,孩子在这两件事间建立了良好的条件反射,想到‚学习‛时会伴有 愉快的情绪体验。 无论家长心里想什么,你给孩子的感觉一定要让他觉得简单愉快。给他旱冰 鞋,并不是因为他进入了前十名,只是因为他喜欢轮滑运动;给他一百元,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