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4 会破坏他的注意力,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失去对事物的探 究兴趣。此外,“礼貌教育”频频引发的家长和孩子的冲突,还会导致孩子在认知上 不知所措,打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情绪烦躁,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 影响品行发展。 博士绝不怀疑自己是一位琢玉高手,却不知他此时运用的正是锄头——家庭教 育中的错误就这样在无意间产生,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痛心 的地方。 这几年接触了不少家长,更多地是一些所谓的“间题儿童”的家长。我从不同 的案例中看到一个共同现象: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 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间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 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哪个家长的教育 意图不好呢?当良好的意图和后面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许多家长都抱 怨孩子本人,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这是显而易见的 强词夺理——如果问题来源于孩子自身,是他天性带来的,那孩子自.己有什么办 法呢,正如一个人眼睛太小不能怪自己一一样;如果间题只能通过孩子自我认识、 自我改变来解决,所谓“教育”的功能又在哪里呢? 也有人把个体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归结到“社会”、“政策”、“时代”等宏大因素 上。这种归结习惯,最典型的如近年来大、中、小学校园里无论发生什么负面事件, 人们都要来“教育体制”上找原因,到最后,板子基本上都要打到“高考”上。高 考——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最公平的一项教育政策,现在成了替罪羊,成了一切教育 问题的“罪魁祸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 的个体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 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 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 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区分出了家长手中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