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176 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在学习上做得更好,愿意让父母满意,愿意受到 大人的夸奖。因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上进心。如果一些孩子表现出对学习没 有上进心,这不是天性中缺少,而是在后天成长中慢慢丢失了。 杜威认为,对孩子来说,玩耍和学习本来是不冲突的,正常条件下儿童有能 力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使这两者冲突了,那一定 说明他的教育环境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在影响着他。他注意到,‚凡是所做的事情近 于苦工,或者需要完成外部强加的工作任务的地方,游戏的要求就存在‛① 。所 以说,正是因为成人把学习暗示成一件‚苦事‛,或者用种种不正确的方法破坏了 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得学习成了一件‚苦事‛,孩子才想逃避,才想无度地玩耍 和浪费时间,变得‚不懂事‛了。 家长和教师应该研究儿童的特点,体恤儿童的心理,注意从‚学习情感‛方 面培养孩子的好学精神。儿童是脆弱而无助的,不要把孩子当成可以克服困难的 英雄来不断要求,不要一再地拿‚刻苦‛来困扰他。一厢情愿地要求儿童具有‚卧 薪尝胆‛的精神,等同于要求一只刚出壳的小鸟到蓝天上翱翔;不关注环境中的 培养要素,只是从主观上要求孩子具有‚刻苦精神‛,这就像认为可以从空气中抓 来一沓钞票一样没来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做法。 ‚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 壤上生长的。有的孩子上中学了,马上要高考了还不愿意用功学习,说明他的学 习品格始终停留在低龄阶段,这种发展的停滞是由于从小到大,他在学习上始终 没形成兴趣,在思想上始终没发展出理性。这些发展的停滞,一定和家长的教育 态度及方式有关。 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 来说,我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 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从兴趣、方法到勤奋,是个因果关系,前一项不存在,后一项就不能很好地 ①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出版社,2001 年 5 月第 2 版,2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