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妈 妈 胜 过 好 老 师 294 矛盾早已不存在,可学前班却延续了二十多年,而且在全国从城市到乡村蔓延开 来,越来越名正言顺,仿佛是基于儿童学习需求的一个正常合理的设计。个别地 方甚至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所有的儿童在进人小学前必须要上学前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该消失而不消失的现象?这说明它有存在的基础。这个基 础就是:学校愿意开办学前班,家长愿意送孩子上学前班。 学校愿意开办,自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学前班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可以自 行定价收取学杂费。1985 年北京市给出的指导价是每个孩子每月 30 元,这在当 时也并不便宜。近些年更水涨船高,已达到每月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再加上各种 杂费,数字是比较可观的。也就是说它是学校的一个创收渠道,是一块‚肥肉‛。 虽然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已意识到学前班的不必要,出台文件不允许小学办学前 班,但只要手段不强硬,小学就或明或暗地办着。 再从家长这里来看。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学前班,绝大多数是出于跟风和盲目。 一是误以为学前班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如同上三年级必须要先读二年级一样;二 是出于对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焦虑,认为上学前班是‚提前打基础‛了,是在学 习上先走了一步。这一点就像我这位亲戚顾虑的那样,她说,周围的人都把孩子 送进学前班,到上一年级时,拼音和 100 以内加减法就都学完了。要是我的孩子 没上学前班,基础就不如别的孩子,这不就比别的孩子落后一步了吗? 亲戚的这种‚打基础‛想法在家长那里是有代表性的,但这是家长们的认识 误区。一是没搞清什么才是孩子需要打的‚基础‛,二是不了解学前班的真实情况。 我对亲戚说,假设家长花了钱,小学收了钱,孩子们真的能通过上学前班打 下了一个好的学习基础,走到别的孩子面前,那也值得。但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 来看,结果恰恰相反,学前班教育是给孩子们打了一个‚基础‛,但往往是坏基础。 电话中我能感觉出亲戚的惊讶,她可能是第一次听到‚坏基础‛这个说法。 她没想到送孩子进学前班还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事实上她的没想到也是绝大多数 家长的没想到,因为家长们一般也不了解以下情况: 目前国家对学前班教学只有指导性意见,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学前班教学大纲 和教材。所以,学前班如何教,全凭小学自己的主张,或教师自己的感觉。虽然 学前班能给小学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它的非义务教育性质,学前班的教学成绩 不需要计人到整个学校教学成绩里,学校一般来说对这块教育并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