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23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 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家 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 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 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① 我的一位女同学,她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 孩子。有一次我们聊天,她谈到她父亲时,历数其父的不是。她父亲在她小时经 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 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后来我们聊到她的孩子,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 孩子该打的事例。当我表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 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我们小时候家里缺的主要是粮食,所以孩子把饭烧糊了会挨打。现在 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这事挨打,他们挨打的原因可能是考试不好或上网——可这是 区别吗?这位女同学和她的父亲其实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 高兴了。他们对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是拳头。从做家长的修养上看, 他们其实是很相像的。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 会伴随孩子一生。经常挨打的孩子,他的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损害。他从家长那 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就像人冷了 会起鸡皮疙瘩一样,他会不由自主地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改变。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 的。‛②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 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2008 年奥地利曝出一件 让整个国家蒙羞,让全世界震惊的事件,一位叫约瑟夫的父亲,在地下室囚禁他 ①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年 6 月第 2 版,338 页。 ② (美)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任代文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5 月第 2 版,5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