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activate JavaScript!
Please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click here for download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V1

第一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9 空,到终于和妈妈碰上面了,孩子就会乐得大笑起来。尤其是妈妈使了小计策, 刚从左边出来,又从左边出来,而孩子已学会判断,通过猜测,两次从同一边出 来,连着脸对脸地和妈妈‚眊儿‛上了,孩子为自己的成就感兴奋不已。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 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优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里拿一个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地给他,而是提条件,让 孩子说一句甜言蜜语,如果孩子不想说,就做出要把东西拿走不给的样子,直到 孩子说了,这才满意地把东西递给孩子。还有的大人以吓唬孩子取乐,看到小男 孩,就做出要找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鸡鸡之类的动作。或者看一个小女孩极喜欢她 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来,说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 才拿出来。成人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 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 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 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 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在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 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 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 谎的毛病。 现在的都市生活中,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具体做法可能不大用了,但人们捉 弄孩子的思维方式还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场合下仍然是被捉弄的对象。这些捉弄 行为表面上看已不那么粗俗,但它们与上面那些捉弄行为的野蛮性是相似的,都 包含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和对儿童心理的不体谅。 2008 年 1 月 2 日晚上我看到北京电视台有一个节目,邀请了来自河北的五胞 胎,四女一男。这五名年龄只有四岁多的小家伙健康可爱,齐齐站在演播室中间, 一点也不怯场,都是满脸兴奋的样子,他们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饶有兴味地坐 下看节目。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