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303 我看过一个初二学生的语文达标考试卷,上面有一些错,当天的语文作业是 把卷面上所有的错误都改正,每个改正答案都写 20 遍。比如一个字没写对,把这 个字重写 20 遍,这还好,如果一条成语解释错了,就要把这条成语抄 20 遍。假 如一段默写有两句以上的话没完全写对,或有五个以上错别字,就算全错,就要 把这段文字写 20 遍。 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量,其差异是巨大的。显然,老师的用 意主要在于让学生知道,考不好,没有好果子吃。 第三是恶意评价。 圆圆初中时,她的一位英语老师,每次单词测验时,只要学生写错一个单词, 就给打‚零‛分。圆圆也没少得零分。老师可能是想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知 道,不想得零分就只能争取得 100 分。可这难道不是一个偏执狂的思维方式吗? 它更像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耍的小聪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和儿 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进 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① 这种恶意评价,只能导致学生们在测验中更不认 真。学生们发现,这样的测试,写错一个单词和只写对一个单词得的分数一样, 大家也就不在乎对了几个或错了几个了。 暴力作业这三方面往往是相随的,犹如贪婪、自私和嫉妒往往相随一样。它 不仅给孩子当下的生活带来痛苦,它更破坏着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对 他们一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形成消极影响。 每个孩子在刚入学时都对学校生活充满向往,对学习充满好奇与渴望,你看 他们刚入学最初接触到‚作业‛这个东西时,是那样兴奋和自豪,大人想不让他 们写都不可能。可是,很快,他们就厌倦了——有些字早就会写了,还要一遍又 一遍地写,既没有时间玩耍,也不能早早上床睡觉。写得再认真,也总是会有写 错的地方,一错了就被老师罚写更多,一个字甚至要写上 100 遍……‚学习‛这 个东西,好像处处和自己作对。他小小的心开始对学习产生怨恨了,他开始讨厌 学习了。 ①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年 6 月第 2 版,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