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activate JavaScript!
Please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click here for download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V1

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333 诊的人说你没病,不开药就打发走。病人有病,没有被诊断出来,医生是要承担 责任的;但病人没病,被怀疑有病而进行治疗,即使最后明确诊断为没病,医生 也不会惹上麻烦。能捕捉蛛丝马迹的症状对病症做出诊断的医生,才更受大家的 尊重。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从医学研究上,医生需要不断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但 并非所有的成果都自研究而来。《疾病发明者》中有一段话非常精彩,摘录如下: ‚一种病症的诞生,常起源于某个医生宣布观察到异常状况。起初只有少数 医生相信新病征,接着这些少数认同者出席某场会议,会中任命一组委员会负责 出版文集,借由文集扩大新病征的知名度并引起各方兴趣。至此,其他医生也注 意到新现象,然后刻意寻找症状相符的病人。在这样选择性看病之下,已可能出 现一场小流行病。接着许多文章和研究报告开始让大众产生一种印象:医生真的 发现新病了。这群医生自创专业期刊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一其中保证没有批评终 报告。‛① 第三个重要原因是医生与药品厂家向来关系微妙。 包括美、英、德在内的许多国家,制药厂商赞助有关青少年医学期刊、赞助 医疗学术研讨会,已成为普遍现象。药厂赞助医学研讨会,会后邀请医生们享受 盛宴和豪华旅游。德国的法定医生进修,现在大部分公开由制药业安排。医学教 授和私人医生拿药品厂商一大笔钱后,在记者会上发言。厂商最厉害最有效的手 段是赞助医学期刊,在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报告,这些报告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不但经常对新药核准与否发挥关键作用,还影响以后医生们是否使用该药以及使 用范围。② 近年来,不少国际著名制药厂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国内制药业也发展迅速。 国际流行的医药营销模式随之在我国不仅落地生根,而且发扬光大。新兴的庞大 的医药代表队伍,像密密的纽带,把制药企业和医生紧紧地联在一起。一些有实 力的药品生产厂家请医生通过开处方或做宣传来推销它的产品,这是件并不困难 的事。 ① (德)耶尔格·布勒希,《疾病发明者》,张志成译,南海出版社,2006 年 6 月第 1 版,55 页。 ② (德)耶尔格·布勒希,《疾病发明者》,张志成译,南海出版社,2006 年 6 月第 1 版,26-34 页。

Pages